法制周報·新湖南見習記者 李林俊
了解沅江“禁毒媽媽”陳建榮,要從她走過的路開始。每年,她都要到省內(nèi)多所學校義務給學生作禁毒講座;她一次次走進強戒所、少管所、女子監(jiān)獄,鼓勵戒毒人員走出低谷;她堅持參加禁毒宣傳,用十年的時光組建了一支3000余人“禁毒媽媽聯(lián)盟”團隊。
在這條禁毒路上,陳建榮整整堅持了15年。今年1月,她榮獲了當月的全國“平安之星”。3月3日,《法制周報》記者走進了這位“禁毒媽媽”的工作和生活。
“禁毒媽媽”陳建榮。法制周報·新湖南記者 伏志勇 攝
開啟禁毒征程,以母愛喚醒吸毒者
“孩子,我的名字叫‘媽媽’。”每當有吸毒者問起陳建榮的身份,她都會這么回答。
說起她與禁毒宣傳教育的緣分其實非常偶然。2005年4月末的一天,陳建榮以警嫂身份參加了一次禁毒宣傳活動?;顒又?,她看到了一個讓人心酸的群體——吸毒人員的媽媽。她想,同為母親,何不從媽媽的角度寫一本關注吸毒人群的書籍,來喚醒那些吸毒者并警醒世人呢?
2006年,從沅江市住建局退休的陳建榮,毅然踏上了禁毒之路,她的心里只有一個念想:讓毒品少害人,讓吸毒者重回正道。
之后的幾年時間,采訪吸毒者和吸毒家庭,成了陳建榮生活中的重要任務,一有時間,她就在湖南省新開鋪強制隔離戒毒所周邊的招待所住下,和吸毒家庭中的媽媽們一起,探望她們的孩子。
家住沅江市草尾鎮(zhèn)的張先良,曾是一名普通工人。一次朋友生日宴上,在一些朋友的慫恿之下,他嘗試了人生第一口毒品,染上了毒癮,以至家財蕩凈,三進高墻。
2010年11月11日,張先良在一家賓館進行毒品注射時,被民警再次抓獲,送到湖南省新開鋪強制隔離戒毒所強制戒毒。戒毒期間,他在一次活動中認識了陳建榮。起初,張先良對陳建榮書里的內(nèi)容,并不感興趣。
“我了解了他的家庭,我覺得他可以回頭,走上正道?!睅啄昀铮惤s不斷與其進行書信交流,看到他家庭困難,在禁毒媽媽聯(lián)盟中發(fā)起資助倡議,慰問其年邁父親,尋回他出走的妻兒,并鼓勵他重新創(chuàng)業(yè)。
陳建榮的努力讓張先良深受感動,他開始慢慢轉變,每日以書為伴,精心做筆記,寫閱讀心得?!叭缃?年多過去,我沒有復吸。陳老師堅持與我談心,是真正為了我好,沒有她的幫助便沒有我的今天,我很感謝她。”
2017年6月23日,張先良成為全省“戒毒先進個人”,他的生意也再次走上正軌。他心里逐漸醞釀出一個想法,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戒毒學員找到工作與出路。
搭建防毒課堂,呼喚孩子遠離毒品
然而,像張先良這樣堅定戒毒的學員其實并不多。在15年的禁毒之路上,一些因復吸而感染艾滋病甚至死亡的事例讓陳建榮意識到,拒絕毒品更應重在預防。
2010年后,毒品預防教育成為了陳建榮禁毒事業(yè)的著力點。陳建榮告訴記者,現(xiàn)在吸毒的人中,80后、90后成為主體,甚至有“00后”,不少孩子僅僅是因為好奇,覺得吸毒很酷。她明白,只有不斷加強對孩子的禁毒教育,才能構筑起拒絕毒品的銅墻鐵壁。為此,她積極主動與教育部門取得聯(lián)系,提出了在全市中小學生進行毒品教育的計劃。
陳建榮選擇了沅江中心城區(qū)的中小學作為示范學校,用上禁毒課、實物講解、毒品題目競猜等活動,讓中心城區(qū)所有中小學生了解毒品的種類和危害,以及如何預防、遠離毒品。
為上好每一堂毒品預防教育課,陳建榮犧牲了大量休息時間,查閱了大量毒品資料,收集了大量案例。12年來,她共摘錄剪貼報刊資料160萬字,寫下23本專題讀書筆記;她整理的調(diào)查手記、記錄本、草稿紙、演講稿堆起來足足有兩米多高。
由于陳建榮主講的禁毒課內(nèi)容豐富,效果明顯,許多中小學校都喜歡邀請她到學校上禁毒課。
“是什么讓您堅持如一?”記者問到?!坝幸晃晃炯彝サ哪赣H哭著對我說,為什么沒有人告訴我兒子,這個世界上還有毒品這樣一個可怕的東西?我當即下定決心,無論多苦多累,我也必須讓這些孩子知道毒品的可怕?!标惤s如是說。
■后記
燃我之微光,映彼之穹蒼
十五載禁毒之路,踏遍青山人未老。
近年來,陳建榮不斷創(chuàng)新禁毒宣傳教育方式,和幾十位“禁毒媽媽”活躍在沅江、益陽、長沙的街道和社區(qū),用快閃、音樂劇、小視頻等創(chuàng)意宣傳方式,讓禁毒知識逐漸深入人心。陳建榮說,比起在緝毒一線流血流汗的警察,她所做的事情又何足掛齒?有生之年,她將繼續(xù)在禁毒之路上走下去,為驅散三湘大地乃至全國的“毒霾”燃起自己的那道“微光”。
責編:李林俊
來源:法制周報